
从空袭卡塔尔,到被联合国142国投票支持巴勒斯坦独立,以色列在中东频繁的战争行为,被全球空前孤立。这种矛盾的现实并未让以色列收敛,反而催生了更为激进的冒险行为。或许是因为近期军事行动屡屡得手、地区威慑力显著上升,内塔尼亚胡政府对自身战略地位的过度自信,甚至到了开始狂妄的借助点名警告中国,来强化其政治叙事的程度。污蔑中国在利用AI技术,在网上策划对以色列的“仇恨运动”。一副准备复制空袭卡塔尔行动的样子。
从战略逻辑上来说,内塔尼亚胡这番点名中国,折射出了2个非常关键的信息。一方面,以色列近期在军事和外交上,仗着美国撑腰,确实增强了其地区话语权。而通过连续的突袭行动,以色列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周边安全环境。因而,这种短期战术成功,助长了其领导层的战略冒进倾向。甚至是造成了对国际形势的认知偏差,尤其是本身以色列现政府就存在大量极端犹太复国主义者。
另一方面,中国在中东影响力的持续提升显然触动了以色列和美国的敏感神经。中国与伊朗、沙特等地区大国的合作关系日益深化,使得以色列传统依靠美国独家支撑的地缘政治格局面临调整。内塔尼亚胡试图通过公开警告中国来测试中方反应边界,同时向美国展示以色列在应对“新兴挑战”方面的战略价值。方便后续更好的从美国获得军事支持。 甚至更有可能,是内塔尼亚胡的个人私利在作祟,比如内塔尼亚胡在国内面临的多重危机之下,盲目做出的政治投机。这一点我个人觉得可能性也蛮大的,国内层面,他深陷长62个月的贪腐案审讯,多次以“急性肠炎”为由推迟开庭,执政联盟内部极右翼势力持续施压要求扩大军事行动。
国际层面,联合国独立调查委员会认定以色列在加沙犯下种族灭绝罪,安理会罕见全票通过谴责以色列的决议,连美国也对其空袭卡塔尔表示不满。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夹击下,将中国塑造为“外部敌人”既能转移国内民众对政府施政不力的关注,又能迎合美国国内的反华政治氛围,试图以此修复美以同盟裂痕。
从宏观视角看,内塔尼亚胡的言论反映了一些国家面对国际秩序转型时的不适应症。随着美国单极霸权体系松动,传统盟友体系正在重新调整,而中国倡导的多边合作模式为地区国家提供了新的选择。某些习惯于二元对立思维的政治势力试图将这种正常的多极化进程曲解“威胁”,本质上是拒绝接受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客观变化的表现。 但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国在中东地区拥有广泛而坚实的利益存在。以色列的行为,很可能昭示着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以色列都可能对中国在中东的相关投资、企业乃至政府活动,产生严重威胁。为此,中国或许需要尝试联合中东国家,对任何形式的极端化单边军事行动,采取有力反制了。毕竟配资网哪,这是对方唯一能听懂的语言。
倍享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